海牙北约峰会现场,英国首相斯塔默在镁光灯下宣布了一项震动欧洲的决定:英国将从美国采购12架F-35A战斗机,并赋予其携带B61-12核弹的能力。这是英国自冷战结束近三十年来,首次重建空基核打击力量。
这些战机由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制造,单架造价约8000万英镑,总采购成本接近10亿英镑。它们将搭载美制B61-12战术核弹,重返英国皇家空军马勒姆基地。
“我们不能再把和平视为理所当然。”斯塔默在峰会上的发言带着冷峻的警示。他身后,是北约秘书长马克·吕特满意的笑容——这次峰会的主要任务,正是“让特朗普高兴”。
英国核威慑体系正迎来历史性转折。自1998年最后一枚WE.177核弹退役后,英国的核威慑力量完全依赖“前卫”级战略核潜艇搭载的“三叉戟”潜射导弹系统,形成单一海基核威慑格局。
这一持续27年的战略平衡如今被打破。F-35A的采购标志着英国将重新获得空中核打击能力,实现海基与空基核力量的“双轮驱动”。
展开剩余80%战略格局的转变源于现实挑战。近年来,“三叉戟”系统多次发生试射故障,引发外界对其可靠性的严重疑虑。
面对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可携核导弹,在北极测试高超音速弹头,并公开讨论使用核武器的战略姿态,单一核威慑手段显得捉襟见肘。
斯塔默政府的《2025年战略防务评估》报告直白指出:“世界无疑正变得更加危险。核风险正在加剧。自冷战后,我们首次面临国家间冲突日益加剧的风险。”
新型F-35A将赋予英国更灵活、反应更迅速的核能力选项。与海基核力量相比,空基核力量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灵活的打击选择,能够提供“次战略”威慑能力,填补全面核战争与常规战争之间的空白。
英国此次核态势调整背后交织着多重战略考量,而特朗普因素尤为突出。
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立即重提对北约盟国“搭便车”的尖锐批评。在其强力主导下,北约防务预算门槛已从GDP的2%“建议值”变为实质压力,成员国被迫同意到2035年将国防支出提高到GDP的5%。
“作为重整军备计划一部分,斯塔默将赋予英国皇家空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可携带机载核弹头的能力。”英国天空新闻网点破其中关联。
军购的政治信号不言而喻。英国首相在北约峰会前夕高调宣布采购决定,是对特朗普长期批评“欧洲不愿负担防务成本”的有力回应,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“忠诚宣示”。
技术层面的考量同样关键。英国此前采购的F-35B虽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,适合航母部署,却未获准携带核武器。只有F-35A型号经过美国认证,能够搭载B61-12核弹。
这一决定还标志着英国正式加入北约“核共享计划”,成为继德国、意大利、比利时、荷兰之后第五个参与该计划的北约成员国。通过这一机制,英国将在北约框架下扮演更重要的核威慑角色。
英国选择的核武器载具组合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战术核打击能力。F-35A是全球首款具备核打击能力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,而B61-12则是核武器智能化的最新成果。
2024年3月,美国空军F-35A提前数月获得携带B61-12核弹的认证。这款战机凭借隐形优势,能更安全穿透敌方防空网络,降低被探测和拦截的风险。
B61-12核弹作为B61系列的最新成员,堪称“智能核弹”。它具备四大技术突破:
精确制导:配备可动尾翼、旋转稳定火箭及惯性和GPS制导系统,打击精度在10米以内
当量可调:提供300吨、1.5千吨、10千吨和50千吨四种当量选择
钻地能力:可打击加固地下目标
通用性强:适用于多种战机平台
B61-12的爆炸当量范围令人警醒——其最大当量(50千吨)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三倍多。军事专家指出,F-35A与B61-12的组合“将使俄罗斯防御这些核打击的难度大幅增加”。
英国核态势调整正值微妙时刻。特朗普近期在外交领域频频施展“拉拢”策略,形成鲜明对比。
在不久前的G7峰会上,特朗普抛出惊人提议:支持俄罗斯重返G8集团,并公开表示“如果有人想让中国加入G7,我不反对”。这一举动被分析人士解读为“打不过就拉拢”的权宜之计。
与此同时,中国国家领导人应邀出席第二届中国-中亚峰会,与中亚五国签署58份商业文件,总价值超过240亿美元,涵盖基建、能源和教育领域。
一边是西方集团的口头拉拢,一边是东方大国的务实合作,全球外交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。
特朗普的“拉拢”策略暴露了西方主导体系的虚弱本质。2025年数据显示,G7占全球GDP比重已跌破40%,远低于本世纪初的60%以上。而中国-中亚峰会成果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中国外交的务实与韧性。
英国此次核升级可视为对特朗普战略的呼应。当美国试图通过扩大G7来维持影响力,英国则以加强核能力来巩固西方军事同盟,共同应对所谓“俄罗斯威胁”和“中国挑战”。
英国的决定引发了一系列复杂连锁反应。军控专家已发出警报,这是冷战后北约最大规模的核态势扩张。
最直接的冲击是欧洲核平衡被打破。俄罗斯拥有约2000枚战术核武器,远超过北约在欧洲部署的数量(约230枚B61系列战术核武器)。但英国引入F-35A核打击能力,加上德国等国的同类采购,将显著改变欧洲核力量对比。
俄罗斯不会坐视不顾。分析预测,俄方可能加速部署更多可携带核弹头的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系统,并加强在加里宁格勒等敏感地区的核存在作为反制。
北约内部也在经历核角色重塑。德国、比利时等国已采购F-35A以维持核任务能力,英国加入将使北约核共享体系更加庞大。这些战机预计将于2030年前形成战斗力,届时北约在欧洲的核投送能力将大幅提升。
国内挑战同样严峻。英国政府计划到2035年将国防与安全支出提高至GDP的5%,远超北约标准的2%。这一目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将面临巨大财政压力。
英国还需解决基础设施问题。皇家空军马勒姆基地虽有冷战时期的核武器储存设施,但27年未使用,可能需要大规模翻修才能满足B61-12的储存要求。
发布于:山西省振兴配资-网上炒股-配资安全平台-2023十大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